首页 >
2024-01-15 12:38
简 介
2013 年 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研学旅行概念。
2016 年 11 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旅游局等 11 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2022 年 4 月 21 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成为重要任务之一。
2022 年 9 月起,小初高学生必须进行“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任务,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来完成并记录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小初高学生只要是参加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外教育活动,都是研学范畴, 是完成“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最佳方式。
现在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开始对小初高学生的课外教育活动进行公益服务认证,这是目前唯一官方认证的少年儿童研学课程公益服务认证证书。
湖北省首批认证的四门课程有;“爱国军事研学课程”、“绿色环保研学课程”、“ 传统文化研学课程”、“公益捐赠图书漂流研学课程”。由武汉中贵兴文化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认证。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于 2009 年 9 月 10 日获国务院
批准,2010 年 1 月 12 日成立,2016 年 9 月 1 日荣获民政部颁发的首批《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慈善组织)》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是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中华儿慈会的宗旨是"以慈为怀,从善如流,呵护未来,促进和谐";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有效"的原则;倡导"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精神;走"民间性、资助型、合作办、全透明"的道路;按照"管理、运作、监督"三结合的工作模式,从医疗、成长、教育、文体等方面,对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年满 18 岁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流浪儿童等处于困境或者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开展帮扶活动,传播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
自成立至 2022 年 12 月,累计募集资金超过 50 亿元,救助困境少年儿童 1000 余万名。荣誉奖项
自 2010 年 1 月 12 日召开成立大会至今,中华儿慈会经历了改革、探索、发展、整顿、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在《福布斯》公布的以"透明"为指标的中国慈善基金会排行榜中,中华儿慈会 2012 年至 2015 年分别名列全国公募基金会第二、第二、第五和第四名,是福布斯中
国慈善基金会排行榜中最受公众信任的 25 家基金会之一。
同时,在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慈善透明报告》中,中华儿慈会连续获" 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卓越组织"称号。2016 年 11 月,在基金会中心网全新版中基透明指数 FTI 的评选中,中华儿慈会以满分 100 分的成绩,并列排为第一名。
2018 年中华儿慈会获得"中国慈善榜"并列第一、"中国慈善信用榜"民间筹款型慈善组织榜首、中基透明指数 FTI 并列排名第一等殊荣。
2019 年 12 月 17 日,界面新闻推出《2019 中国最透明慈善公益基金会排行榜》,中华儿慈会以满分成绩位列其中。12 月 19 日,基金会中心网"2019 中基透明指数 FTI 发布会" 在京举行,中华儿慈会以满分 100 分并列排名第一,这也是连续第七年获得满分;同时,中华儿慈会还获颁"自律透明奖"。
2020 年 6 月 16 日,第十七届(2020)中国慈善榜在京隆重发布,中华儿慈会自主项目
瞳爱救助中心荣获 2020 年中国慈善榜年度慈善项目。
2021 年 5 月 20 日,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榜发布,中华儿慈会再度荣获"年度榜样基金会"称号。中华儿慈会自主项目"回家的希望"荣获"2021 中国慈善榜十大慈善项目"称号。
2022 年 5 月,中华儿慈会荣获 2022 中国慈善榜"年度榜样基金会"称号,"小黄人"贫困患儿救助项目荣获"年度慈善项目"称号。
2022 年 11 月,中华儿慈会荣登南方周末"2022 年中国公益品牌榜基金会十强",中华儿慈会宝贝回家项目入选"2022 年中国公益品牌榜公益项目十强"。
2022 年 12 月,中国新媒体公益 2022 十大优秀案例正式发布。由中华儿慈会 9958 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和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说法》栏目组依托字节跳动公益平台、联合创立发起的兼顾新闻和公益救助的联合劝募专项《长江说法儿童紧急救援计划》位列其中。
2022 年 12 月,基金会中心网发布中基透明指数 FTI2022 榜单,中华儿慈会再获满分。
少年儿童研学课程公益服务认证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少年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研学活动方案。
增强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公益劳动: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社区环境清理、绿化美化、垃圾分类等公益活动,提高少年儿童环保意识和劳动技能。
志愿服务:组织中小学生为福利院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志愿服务, 如陪伴聊天、读书读报、协助康复训练等,从小学会关爱他人、奉献爱心。
文化宣传: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文化宣传活动,如传统文化展示、革命历史宣讲等,让他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环保宣传: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如低碳生活理念宣传、建设美丽乡村宣传等,让他们树立环保观念、倡导绿色生活。
科技创新: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如机器人编程、发明创造等, 让他们提高科技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活动时间: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中小学生愉悦心情、浓烈兴趣,达到活动目的。
活动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学校、研学基地等场所进行活动,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活动组织:由学校或社区组织活动,做好安全保障和宣传教育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活动参与对象:小初高学生均可参与,鼓励家长陪同参加,共同体验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的乐趣。
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和社区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参与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进行客观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同时要注重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研学活动方案。
要注重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的意义和重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七、证书作用及意义:
少年儿童公益服务证书对于孩子们来说,主要作用及意义有以下几点: 鼓励参与:颁发证书可以鼓励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明白自
己的付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提升责任感:证书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完成公益活动的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记录成长:对于孩子们来说,参与公益活动是一种难得的成长经历。证书可以作为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的凭证,记录下他们的成长过程。
培养感恩之心: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孩子们可以更加懂得感恩,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引导价值观:少年儿童公益服务证书的颁发可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的来说,少年儿童公益服务证书的作用及意义在于鼓励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感恩之心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对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肯定和认可。
全国唯一官方认证少年儿童“研学课程学习,公益服务计时”证书。
为保护参与公益研学课程学生的隐私,本项目暂不开设公益研学课程证书的公共网络查询功能。有以下需求的获证者,可以通过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指定邮箱进行咨询:
1. 曾参与本项目的认证课程,需要补发电子证书者;
2. 参与本项目认证课程时长超过 8 小时,需要志愿服务证书者;
3. 参与本项目认证课程时长超过 8 小时,需要英文公益证明者;
咨询邮箱:yy@ccafc.org.cn。咨询邮件需提供以下信息:参与课程的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预留电话,参与课程日期。
希望与您一同携手,共同促进中国青少年儿童公益慈善事业发展.